The Yardbirds

簡介: 小簡介
    只要你已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聽了三年以上的搖滾樂,相信,哪怕你仍然對現(xiàn)今如火如荼的現(xiàn)代搖滾(modern rock)善意地采取一種適可的寬容態(tài)度,在你一直不懈地尋覓搖滾藝術(shù)中最貼切、最完美、最驚心動魄的篇章的前提下 更多>

小簡介
    只要你已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聽了三年以上的搖滾樂,相信,哪怕你仍然對現(xiàn)今如火如荼的現(xiàn)代搖滾(modern rock)善意地采取一種適可的寬容態(tài)度,在你一直不懈地尋覓搖滾藝術(shù)中最貼切、最完美、最驚心動魄的篇章的前提下,你終將皈依那神話般不可思議的六十年代搖滾盛世。讓我們回到丑陋的唱片工業(yè)機器尚未全面轟鳴時的那方凈士,從那些真正令人肅然起敬的搖滾英雄名錄里,看一支幾乎每篇介紹搖滾史的文章中都被提到——但人們只將更多的目光聚集于它那傳奇般的經(jīng)歷,卻很少正視其音樂的組合——The Yardbirds。
    從這近乎謙恭的隊名——"雛鳥"中,我們似乎已可看到幾張點綴著雀斑,漾溢著進取心的年輕面孔,但這群"雛鳥"從組隊到解散不超過一百首的作品里你休想找到任何關聯(lián)到"稚鳥"這一詞構(gòu)隱征的因素——無論其音樂還是技巧。反而樂隊成立解散不到五年的時間內(nèi)令人啼笑皆非的人員變動,唱片銷量、赴美巡演等客觀事件上的戲劇性有些雛鳥學飛般跌跌撞撞的尷尬。
    
    值得深思的是,之所以The YardBirds在搖滾史上有一個還算顯赫的位置,絕大部分原因在于先后有三位極為優(yōu)秀的吉它大師擔任樂隊主音吉它手,他們是Eric Clapton、Jeff Beck和Jimmy Page。而由此帶來的后果是無法定位,變幻莫測的風格使唱片公司、聽眾,尤其是樂隊成員心神疲憊,最終,在搖滾樂這個巨大的坐標系中無法找到一個確定點的The YardBirds,如始終飛翔不得棲木的雛鳥般殞落了。三十年后當我們遁著The YardBirds的進程細品他們啟示錄般的音樂時,多少感到些無奈與悲壯。
    
    正如人們無法想象The Cream、Jeff Beck's Group與Led Zeppelin這三支樂風迥異的樂隊的靈魂人物竟皆出于同一支樂隊。事實上,這三位天才無論有意還是無意都使The YardBirds絕不遜色于三人后來組建的任何一支樂隊,而且,這塊"路石"上的足跡足可以讓任何搖滾后輩們觸目驚心。
    
    1963年5月,出于對R&B(節(jié)奏布魯斯)的共同熱愛,五名從小生活在倫敦以西的兩個村鎮(zhèn)——Richmond和Kingston的小伙子--Keith Relf、Jim McCatry、Chris Draja、Paul Samwell-Smith及Anthony Topham組合成立了The YardBirds。六個月后,由于Topham音樂方面的局限性及一些個人問題離開了樂隊。同時,短發(fā)而嚴肅的Clapton在Draja的介紹下加入了The YardBirds。
    
    早期的The YardBirds是一支典型的現(xiàn)場型樂隊,Clapton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現(xiàn)場吉他演奏就是在The YardBirds最早進行演出的俱樂部Crawdaddy里開始成形的。在那里他們遇到了Rolling Stones的前經(jīng)紀人Giorgio Gomelsky,并請他掌管樂隊事務。這位交際廣泛、善于理財,并且精通音樂藝術(shù)的經(jīng)紀人給樂隊早期客觀上的發(fā)展帶來了許多好處。
    
    這期間樂隊成員們努力使各自的技巧臻于完美,并不斷完善著隊員間的配合與默契以在潛移默化中確立樂隊風格。這里有必要謄出筆墨來講一下本不該被樂隊三位著名吉它手的光芒遮掩的其他四位成員的音樂造詣。
    
    Jim McCarty是一位杰出的、富于直覺力的鼓手,他應和著音樂需要時而絲絲入扣、時而天馬行空的敲擊使The YardBirds的歌曲擁有了比其它樂隊更富生命力的節(jié)奏段落。Paul Samwell-Smith用充滿熱情、活蹦亂跳的貝司領頭羊般帶領著樂隊前進,甚至當音樂進入特意營造的拖沓氛圍時,他仍事不關已地牢牢掌握住整個曲目的骨架(如在"Sweet Music"中的演示),這樣音樂會神奇地展示給聽者不和諧背后,靜與噪、慢與快、亮與陰由于醒耳的矛盾而更有效地凸現(xiàn)出的彼此對立的雙方——這種各自為陣的演奏手法出現(xiàn)在如今眾多地下?lián)u滾樂隊的音樂中,如Ultra Vivid Scene、Eric`s Trip等。Chris Dreja是當時英格蘭許多身手敏捷的節(jié)奏吉它手中極富想象力的一位,在高分貝的音樂中他不但勾勒出精致的節(jié)奏并恰如其分地迎合出流暢的旋律感。瘦小羸弱的主唱Keith Relf用他詞曲創(chuàng)作方面的才華多少彌補了樂隊早期缺乏原創(chuàng)力的缺陷,寫出了"I Ain't Done Wrong""Honey InYour Hips"。之類的好歌;他還能吹一口悠揚的口琴??蓢@的是Keith Relf患有慢性氣喘病,這致使了他的肺在1964年的完全衰竭,這亦是樂隊日后解散的一個伏筆。因此他的聲音雖能在飄忽不定的狀態(tài)中捕捉到任一瞬息即逝的樂感,但明顯缺乏力度,在Jimmy Page時期這一缺陷尤為突出——于是樂隊在音樂中加入大量合聲,這一舉措畫龍點睛般賦予了The YardBirds音樂另一方特色,例如"Still I'm Sad"。
    
    Clapton時期年輕的The YardBirds對歌曲的演驛令人驚訝地干凈與合乎規(guī)則,更類似于原汁原味的美國R&B樂隊而在剛起步時已在英國數(shù)以千計的R&B組合中顯得卓然不群。The YardBirds音樂上更為突出的特點是強勁的節(jié)奏段落(這在當時布魯斯音樂中是極為少見的,變成為后人尊The YardBirds為重金屬先驅(qū)的唯一原因),與Keith Relf的Chicago(19世紀在芝加哥流行的一種爵士樂)式低音部唱腔,當然,Clapton中足令其這吉它手瞠目的華麗、熱力四射的solo亦不能排斥在外。
    
    1964年6月The YardBirds推出的首張單曲唱片"I Wish You Would/A Certain Girl"賣得很差,奇怪的是其極具獨立性的音樂幾乎沒在搖滾圈內(nèi)激起一絲漣漪。Clapton沮喪地認為單曲的"失敗"應歸罪于樂隊其它成員離開了R&B的根源而任憑音樂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這一矛盾在以后的幾個月中愈發(fā)激化:以Paul Samwell-Smith為首的老隊員覺得民謠布魯斯(Folk Blues)能更準確地體現(xiàn)出布魯斯的內(nèi)涵——恐懼、孤獨、悲哀和幽默,并決意拓展更為寬廣的音樂領域,包括對錄音藝術(shù)(Art of Recording)的研究;而Clapton著魔般地對電聲布魯斯(Electric Blues)產(chǎn)生了近于虔誠的態(tài)度,并力求在吉它技巧上予以完善。終于,1964年末,在樂隊尚未推出一張正式專輯前,Clapton宣布離隊。
    
    1965年3月,隨著單曲"For Your Love"登上榜首(這是The YardBirds歷史上唯一登上榜首的歌曲),一名削瘦英俊的年輕吉它手填補了Clapton的位置,他就是Jeff Beck。很快Beck與樂隊在倫敦東面的Croydon進行了他生平第一次演出——新陣容里的每個人都很滿意。隨后樂隊推出了一張EP"Five Yardbirds",只要是一雙對搖滾樂有起碼鑒賞力的耳朵就會發(fā)現(xiàn)The YardBirds在新吉它手的催化下,已開始了音樂上野心勃勃的革新與開拓。同年6月,囊括了這張EP與Clapton時期全部曲目的拼盤《F or Your Love》由Epic唱片公司草草推出,這是The YardBirds的第一張正式專輯,聽起來卻象兩支風格不同的樂隊推出的合輯。
    
    那段時間里,包括Beatles在內(nèi)的一部分英國樂隊開始對富有感召力與神秘色彩的印度音樂家產(chǎn)生興趣。The YardBirds創(chuàng)作的以"Still I'm Sad"為代表的一系列單曲自然不甘落伍地沾染了宿命的東方品味。接著于Rolling Stones同年發(fā)行的單曲"I Can Get No Satisfaction"之后,The YardBirds又對模糊而緊湊的吉它音效產(chǎn)生興趣,這種技法Beck在"Heart Full of Soul"中的運用顯然比Keith Richard來得更為前衛(wèi)和成熟。無論如何,盡管那時樂隊的音樂試驗缺乏獨創(chuàng)性——僅局限于跟隨他人的腳步,我們已可看出當時年輕氣盛的Beck是一位十足的音樂冒險家。
    
    同年9月,"Heart Full of Soul"進入英榜前十位,Epic公司驅(qū)使The YardBirds盲從了當時但凡有些名氣的英國樂隊都去美利堅淘金的潮流,樂隊不合時宜地開始了第一次美國之行。他們先后去了孟菲斯、田納西和芝加哥三個地方,那時,由于各種原因——宣傳上、資金上、不受美國人青睞的濃郁的英域搖滾風格等等,樂隊遠未受到象Beatles或Rolling Stones那樣的歡迎與注意。事實上The YardBirds只在美國舉行了兩三場演出,這對初出茅廬、躊躇滿志的Beck不能不說是一種打擊。但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樂隊在美國廣泛地接觸了許多藝術(shù)家與音樂流派,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欲,在孟菲斯的"太陽"錄音棚開始了真正激動人心的實驗創(chuàng)作。這里他們錄制了日后現(xiàn)場保留曲目:"You're A Better Man Than I"和"Train Kept Rolling All Night Long",這也是The YardBirds所有作品中最重要的兩首。顯然Jeff Beck更適合于錄音棚,這兩首歌中,他石破天驚地用搓扭吉它弦的技法做出扭曲畸變的聲效,更重要的是,Beck在錄音時大膽地運用了吉它回授。實際上,這種一直影響至今的手法Beck在英國時已在舞臺上應用了,遠早于Townshend和Hendrix——雖然吉它回授這一概念是隨這兩位大師的名字而聞名于世的。
    
    回到英國不久后的11月,樂隊推出第二張專輯《Having A Rave Up》,包括EP"Five Yardbirds"之后的所有單曲及四首現(xiàn)場作品。同上張專輯相比,樂隊顯然已完全適應了在錄音棚內(nèi)做音樂,多元化的風格使樂隊的音樂游刃有余,自由地展示樂器方面的才能,如"I'm A Man"結(jié)尾處Beck即興發(fā)揮的那段solo,出人意料地展示給我們一片Sonic Youth風光?!禜aving A Rave Up》是六十年代最重要的專輯之一,在音樂上甚至超越了同期Beatles的《Second Album》與Rolling Stones的《December's Children》。
    
    Jeff Beck階段是The YardBirds音樂上最為喧鬧和動蕩的時期,這對四位老成員在音樂意識上的確是一種挑戰(zhàn),而力圖徹底擺脫R&B樊籠的Jeff Beck對樂隊根深蒂固的R&B理念亦日漸反感。雖然《Having A Rave Up》專輯封存皮上身著黑西服的五個人面帶笑容,顯得親密無間,但樂隊內(nèi)部裂隙已難已愈合。專輯推出不久,一直熱愛著民謠布魯斯的Samwell Smith——曾一度為樂隊音樂掌舵的貝司手退出了The YardBirds,他隨即以一名制作人的身份出現(xiàn)。
    
    1966年8月樂隊第二次進軍美國,鑒于上述原因及前次美國之行在Beck心中留下的陰影,他一直患有的神經(jīng)衰弱癥加重了,以致于他的精神狀態(tài)使他無法繼續(xù)扮演舞臺上的角色。這時,Jimmy Page加入了The YardBirds,彈起了主音吉它,貝斯手則由Dreja去擔當,時不時當Beck的病情好轉(zhuǎn)時與Page形成了雙吉它陣容——雖然這種情況很少發(fā)生——他倆不能說是很嫻熟的配合使The YardBirds的音樂進入一種連樂隊本身都沒有料到的奇妙境界。不久,樂隊嘗試著以這種吉它配合錄制了四首歌曲"Happenings Ten Years Time Ago"、"Psycho Daisies"、"Beck's Bolero"與"Strollon"。其中第一首被定義為The YardBirds創(chuàng)作的最具超時代感的作品,你可以從中聽到時而象警笛,象核爆炸,時而又冷靜、干枯得使人麻木的雙SOLO以及中間音樂斷開時Beck充滿空曠感的喃喃自:"People Ground,Are YA?…Got That Long Air…",那是The YardBirds對迷幻時代的回應與感召。以這首作品名義發(fā)表的單曲封皮上五名成員中你可以同時找到Beck和Page,這已是The YardBirds的第四種陣容了。最后一首"Strollon"成為由Michelangelo Antonioni執(zhí)導的,成功定義了六十年代西方社會的電影"Blow Up"的主題曲,本來導演想請The Who來做著件事,但沒征得Townshend的同意,以致"Strollon"隨影片成為The YardBirds最廣為人知的一首單曲。
    
    一支R&B組合是沒有必要擁有兩位主音吉它手的,一山難容二虎,況且,當時搖滾圈內(nèi)更推崇在樂器技藝方面有過人之處的樂手,這樣Beck離開了核心位置并逐漸迷失于Page眩目的光暈之中。于是Beck成為第二名離開The YardBirds的主音吉它手。在以后的歲月中,從1968年發(fā)行鋒芒畢露的個人專輯到80年代內(nèi)斂而平靜的爵士搖滾創(chuàng)作,作為搖滾領域里真正具有革新精神的Jeff Beck終成一位倍受后人尊敬的吉它英雄。
    
    Jimmy Page,搖滾史上唯一可與Jimmi Hendrix相提并論的吉它大師,在加入The YardBirds之前已在搖滾圈里羸得普遍的贊譽。深受布魯斯大師Otis Rush影響的Page從不把吉它玩得華而不實,而他亦勇于去打破音樂上所有的陳規(guī)陋習,如大量吉它泛音的運用及"拉吉它"——那是1966年時一個小擔手問Page是否嘗試過用一把小提琴的琴弓玩吉它,他說沒有試過,當他這樣做時,吉它發(fā)出了極不尋常,無法定義的聲響,這正是力圖避免吉它奏出清晰而薄脆的聲音的Jimmy Page一直尋覓的。60年代中期Page同許多偉大的吉它手一同工作過,這不但使他在表演中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風格,而且掌握了何時何地怎樣去捕捉靈感。至少,Page的入隊,使The YardBirds成為那時公認的技巧型R&B組合的領袖。
    
    1966年12月22日,The YardBirds首次錄制完成沒有Beck參與的兩首單"You Stole My Love"和"L.S.D."。1967年春天,樂隊推出單曲"Little Games"。7月,推出以這首單曲命名的樂隊最后一張專輯《Little Games》。
    
    《Little Games》包括十首曲目,是The YardBirds最為出色的一張專輯,每一支歌曲都可令現(xiàn)今被用泛濫的轟炸機般嘶鳴遮掩底虛的音樂細節(jié)的另類搖滾侵淫得麻木不仁的耳朵悚然而驚。在"Glimpses Tinker Tailor Soldier Sailor"兩首作品中,Page都運用了"拉吉它"的手法,特別在"Glimpses"中這種蜂鳴般持續(xù)而充滿焦灼感的聲效隱藏在其它樂器的鳴奏之后,加上Keith Relf對一首詩機械冰冷的誦讀,將整部音樂營造為一個輝煌的幻覺景象。熟悉Zeppelin音樂家的人一定可以從由Page獨奏的曲目"White Summer"中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的確,Zepplin的兩首經(jīng)典曲目"Black Mountain Side"與"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即分別由"White Summer"中的兩段主玩具旋律改編而成。同Jimi Hendrix一樣,Page的吉它聲里蕩漾的亦是隸屬靈魂世界的超自然氣息。這張專輯里,我們還可以聽到同名歌曲中回腸蕩氣的弦樂;"I Remember The Night"撲面而至壓抑而低緩的爵士風格;"Little Soldier Boy"里McCatry急促緊張的軍鼓聲明;以及"Drinking Muddy Water"中樂隊對自己根源的R&B風格爐火純青的回歸。
    
    "Little Games"既是The YardBirds的頂點,亦是終點。1968年7月,樂隊舉行了他們的最后一次演出。隨后除Page之外的三名成員先后離隊,形只影單的Page剛組建Led Zeppelin時曾以"The New Yardbirds"為隊名,可見他對The YardBirds的留戀??傊?,這只稚鳥終于結(jié)束了它傳奇的飛行,在搖滾史上留下了永難磨滅的五彩斑斕的身姿。
    
    "幾乎沒有任何樂隊能夠象The Yardbirds一樣具有如此錯綜復雜且令人難以記懷的經(jīng)歷"。這是1992年The YardBirds入搖滾名人堂時主持人說的話,也許還該加上幾句:對各種樂器,特別是吉它的技術(shù)性重塑,配器上交響樂般的繁鞠與精妙,鼻祖身份的噪音搖滾實踐,等等。The YardBirds開啟了多種搖滾樂風的大門——迷幻搖滾、藝術(shù)搖滾及綿延不絕的英倫吉它音樂。The YardBirds最偉大之外在于從未間斷的充滿靈性的自我否認和勇于開拓,及從對音樂不染塵埃的執(zhí)著與認真態(tài)度上體現(xiàn)出對藝術(shù)宗教般的。

The Yardbirds的歌

  1. 01. 加入列表
  2. 02. 加入列表
  3. 03. 加入列表
  4. 04. 加入列表
  5. 05. 加入列表
  6. 06. 加入列表
  7. 07. 加入列表
  8. 08. 加入列表
  9. 09. 加入列表
  10. 10. 加入列表
  11. 11. 加入列表
  12. 12. 加入列表
  13. 13. 加入列表
  14. 14. 加入列表
  15. 15. 加入列表
  16. 16. 加入列表
  17. 17. 加入列表
  18. 18. 加入列表
  19. 19. 加入列表
  20. 20. 加入列表
  21. 21. 加入列表
  22. 22. 加入列表
  23. 23. 加入列表
  24. 24. 加入列表
  25. 25. 加入列表
  26. 26. 加入列表
  27. 27. 加入列表
  28. 28. 加入列表
  29. 29. 加入列表
  30. 30. 加入列表
猜你喜歡

最新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