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4日 / 2018年7月31日錄制于國家大劇院錄音棚
中國探月工程“音樂芯片”古箏藝術(shù)代表人袁莎,撫琴弄月、典雅演繹中國古箏名曲
古箏,始于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其或清雅曼妙,或慷慨激越之弦音,千年不絕流轉(zhuǎn)于時空里,凝結(jié)于書卷中?!稘O舟唱晚》不奢不競,如雪如冰;《出水蓮》中有松之風(fēng)、竹之雨、澗之滴、波之濤;《月兒高》《平湖秋月》銜落月于弦中,貫清風(fēng)于指下;《雨濺海棠花》中有萬古無窮音,音如石上瀉流水;《陳杏元和番》《漢宮秋月》彈雖在指聲在意,聽不以耳而以心;《高山流水》《禪院鐘聲》其境若深淵之不可測,若喬岳之不可望,若江河之欲無盡,若天籟之欲無聲。袁莎之琴音,集古箏美學(xué)詩意之大成,其典雅出塵之氣質(zhì),為中國文化意境中極為自然而又深情的詮釋。"
"/>"2016年3月24日 / 2018年7月31日錄制于國家大劇院錄音棚
中國探月工程“音樂芯片”古箏藝術(shù)代表人袁莎,撫琴弄月、典雅演繹中國古箏名曲
古箏,始于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其或清雅曼妙,或慷慨激越之弦音,千年不絕流轉(zhuǎn)于時空里,凝結(jié)于書卷中?!稘O舟唱晚》不奢不競,如雪如冰;《出水蓮》中有松之風(fēng)、竹之雨、澗之滴、波之濤;《月兒高》《平湖秋月》銜落月于弦中,貫清風(fēng)于指下;《雨濺海棠花》中有萬古無窮音,音如石上瀉流水;《陳杏元和番》《漢宮秋月》彈雖在指聲在意,聽不以耳而以心;《高山流水》《禪院鐘聲》其境若深淵之不可測,若喬岳之不可望,若江河之欲無盡,若天籟之欲無聲。袁莎之琴音,集古箏美學(xué)詩意之大成,其典雅出塵之氣質(zhì),為中國文化意境中極為自然而又深情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