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重置計劃5請回答1999」
EP11 謝春花《如愿以償》
——【原唱:陳淑樺;詞 / 曲:李宗盛;發(fā)行時間:1994 年】
由李宗盛創(chuàng)作,陳淑樺演唱的《如愿以償》可以被定義為一首“遺珠”之作,從未收錄在陳淑樺任何個人專輯中,卻因曾作為中國臺灣古裝戲《俠義見青天之劍膽琴心》片尾曲而成為 90 年代一首被傳唱一時的 OST 作品,更值得和《愛江山更愛美人》、《談笑一生》、《刀劍如夢》等歌一同被看做是當下盛行的國風風格之 1.0 版的代表作。
本次「青春重置計劃5請回答1999」由謝春花重置演唱了《如愿以償》,制作人魯士郎嘗試把歌曲還原到 90 年代的古風聽感,并融入復古流行樂的虛擬合成器音色,令全新版本有了兼顧到原曲神韻和當下審美的雙重成色,謝春花跳脫出原有的原創(chuàng)曲式結(jié)構(gòu),在這首經(jīng)典之作中也唱出了和自我截然不同的音色質(zhì)感。
---
有沒有那么一首歌會讓你重回年少?
有沒有這樣一首歌能令你穿越時空?
最強音樂企劃「青春重置計劃」第五季
“請回答1999”——帶你重溫千禧情歌
從1999年12月31日跨年到2000年1月1日的一剎那,好像一切都不一樣了,又好像一切都還如常。
1999年還彌漫著的各種末日遺緒,到2000開始又展開了一個嶄新世紀的新鮮和活力,連情歌都有了全新的味道。
十年前我們回望99年前后的華語樂壇,還盡是給人“守舊”派的印象,但現(xiàn)在再聽那時的歌,反而充滿了懷舊味十足的美感,甚至對于那時的審美,大家都有了一層復古的濾鏡,專屬名詞Y2K也是千禧年的特有;獨屬于千禧年的獨特音樂和文化審美,值得被更多人聽到。
因為美好,所以?;叵耄荒钅畈煌?,才必有回響。
——華語樂壇最強音樂企劃「青春重置計劃5請回答1999」重磅重啟——
歷經(jīng)過第一季的非主打“拾遺”主題,第二季“原來都是葛大為”的金曲獎最佳作詞人重溫舊作主題,第三季“劇好聽”的OST翻唱主題以及第四季“珍稀”幕后創(chuàng)作人們的唱作發(fā)聲主題,第五季智慧大狗與大石版權(quán)強強聯(lián)合,推出“請回答1999“千禧年情歌主題。
「青春重置計劃5請回答1999」本次的演唱者陣容,橫跨了從85后樂壇的中流砥柱,到當下00后最炙手可熱的唱作人們,大家分別以各自年齡的獨有視角,詮釋了千禧年的情歌,有人完美復刻了兒時腦海中的經(jīng)典旋律,也有人借與自己近乎同齡的年代金曲,穿越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美好。
"/>「青春重置計劃5請回答1999」
EP11 謝春花《如愿以償》
——【原唱:陳淑樺;詞 / 曲:李宗盛;發(fā)行時間:1994 年】
由李宗盛創(chuàng)作,陳淑樺演唱的《如愿以償》可以被定義為一首“遺珠”之作,從未收錄在陳淑樺任何個人專輯中,卻因曾作為中國臺灣古裝戲《俠義見青天之劍膽琴心》片尾曲而成為 90 年代一首被傳唱一時的 OST 作品,更值得和《愛江山更愛美人》、《談笑一生》、《刀劍如夢》等歌一同被看做是當下盛行的國風風格之 1.0 版的代表作。
本次「青春重置計劃5請回答1999」由謝春花重置演唱了《如愿以償》,制作人魯士郎嘗試把歌曲還原到 90 年代的古風聽感,并融入復古流行樂的虛擬合成器音色,令全新版本有了兼顧到原曲神韻和當下審美的雙重成色,謝春花跳脫出原有的原創(chuàng)曲式結(jié)構(gòu),在這首經(jīng)典之作中也唱出了和自我截然不同的音色質(zhì)感。
---
有沒有那么一首歌會讓你重回年少?
有沒有這樣一首歌能令你穿越時空?
最強音樂企劃「青春重置計劃」第五季
“請回答1999”——帶你重溫千禧情歌
從1999年12月31日跨年到2000年1月1日的一剎那,好像一切都不一樣了,又好像一切都還如常。
1999年還彌漫著的各種末日遺緒,到2000開始又展開了一個嶄新世紀的新鮮和活力,連情歌都有了全新的味道。
十年前我們回望99年前后的華語樂壇,還盡是給人“守舊”派的印象,但現(xiàn)在再聽那時的歌,反而充滿了懷舊味十足的美感,甚至對于那時的審美,大家都有了一層復古的濾鏡,專屬名詞Y2K也是千禧年的特有;獨屬于千禧年的獨特音樂和文化審美,值得被更多人聽到。
因為美好,所以?;叵耄荒钅畈煌?,才必有回響。
——華語樂壇最強音樂企劃「青春重置計劃5請回答1999」重磅重啟——
歷經(jīng)過第一季的非主打“拾遺”主題,第二季“原來都是葛大為”的金曲獎最佳作詞人重溫舊作主題,第三季“劇好聽”的OST翻唱主題以及第四季“珍稀”幕后創(chuàng)作人們的唱作發(fā)聲主題,第五季智慧大狗與大石版權(quán)強強聯(lián)合,推出“請回答1999“千禧年情歌主題。
「青春重置計劃5請回答1999」本次的演唱者陣容,橫跨了從85后樂壇的中流砥柱,到當下00后最炙手可熱的唱作人們,大家分別以各自年齡的獨有視角,詮釋了千禧年的情歌,有人完美復刻了兒時腦海中的經(jīng)典旋律,也有人借與自己近乎同齡的年代金曲,穿越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