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z Joseph Haydn

簡介: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德語:Franz Joseph Haydn,-),又譯海登、海典、偕丁,德意志/奧地利作曲家。海頓是繼巴赫之后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被譽稱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
 
更多>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德語: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譯海登、海典、偕丁,德意志/奧地利作曲家。海頓是繼巴赫之后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被譽稱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
 
海頓出生于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出身于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艾斯臺爾哈奇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兩部神劇《創(chuàng)世紀》和《四季》,同時也寫作了大量的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歌劇、輕歌劇、12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
 
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fā)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diào)的創(chuàng)始人,將傳統(tǒng)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fā)展自行展開。后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韓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chǎn)生旋律優(yōu)美的抒情色彩,出現(xiàn)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chuàng)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杰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
 
青少年
 
海頓出生在當時奧匈邊境的一個叫做羅勞的村子,父親是車匠。盡管父母親不識譜,但在海頓的記憶里,一家人還有鄰居們經(jīng)常一起唱歌。在海頓很小的時候,人們就發(fā)現(xiàn)了他的音樂天賦。他五,六歲時,也就是1737或1738年,被送到海茵堡附近的親戚家,以接受那里教堂唱詩班的訓練。1740年,在當時維也納的斯蒂芬大教堂音樂總監(jiān)喬治·羅伊特爾下鄉(xiāng)選苗子的時候被相中。羅伊特爾把海頓帶到了維也納,在其后的九年里海頓一直在兒童合唱團唱歌。在最后的四年是和他的弟弟邁克爾在一起。其間海頓學習唱歌,鋼琴和小提琴。羅伊特爾修改了海頓的第一首作曲,但并未給他正規(guī)教授作曲課。盡管如此,海頓還是學到了很多——主要是通過自學,另外他很小就開始享受維也納音樂環(huán)境的熏陶,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講是至關重要重要的。關于他是否在那時已經(jīng)研習了Johann Mattheson的Der vollkommene Capellmeister和Johann Joseph Fux的Gradus ad Parnassum 歷史還無定論。但這兩首作品成為海頓以后成長的基石。
 
1749年,海頓身體已經(jīng)成熟,已經(jīng)無法唱出兒童合唱團要求的童聲,所以被找了個借口趕出合唱團。 據(jù)說他在公園長凳上過了一夜,但隨后被朋友收留,開始了他的自由音樂人的生涯。在這之后十年的艱難歲月里,海頓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當過意大利作曲家尼考洛·波爾波拉(Nicola Antonio Porpora)的隨從。他努力學習,以填補自己專業(yè)上的不足之處。并寫出了他的第一首四重奏和第一首歌劇。在這期間,海頓的專業(yè)造詣逐漸提高,羽翼漸豐。
 
從1754年海頓開始擔任維也納出生的當時10歲的Marianna Martines的鋼琴教師。在他開始教她的時候Marianna Martines已經(jīng)彈得很好了。海頓住在學生家,不收學費以抵房費。
 
大概在1757年,海頓得到了他的第一個重要職位,即擔任在Pilsen的Lukavec城堡的公爵Karl von Morzin的樂長。在他擔任這一位置的那些年里,他寫出了第一首交響樂作品。作為樂長他指揮一個小樂隊,并為之寫出他的第一首交響樂,弦樂三重奏,卡薩欣(Cassationen),弦樂四重奏。這些曲譜多為手寫,并沒有印刷。
 
Morzin公爵不久出現(xiàn)財政困難,于是不得不解散樂隊。但很快海頓就在1761年在埃斯特哈齊(Esterházy)家族找到了一個類似的副樂長位置。埃斯特哈齊家族在當時的奧匈帝國地位顯赫。后來樂隊的老樂長Gregor Werner在1766年去世,海頓升任正職。
 
在埃斯特哈齊家族擔任樂長時期
 
作為身穿制服并擁有官銜的宮廷樂長,海頓跟隨這個家族住過三個地方:大約離維也納50公里的艾森施塔特; 維也納冬宮,以及一個叫做Eszterháza的新城堡。這座城堡于1760年在匈牙利地界修建。海頓當時的職責主要是作曲,領導合唱團,為宮廷成員演奏室內(nèi)樂,以及組織歌劇創(chuàng)作。盡管眾多職責在身,海頓感覺很充實和快樂。 埃斯特哈齊的王公們(先是保羅二世(Paul Anton),然后是尼古勞斯一世(Nikolaus I))都很懂音樂,欣賞海頓的工作并給他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以使他的才能得以發(fā)揮。他們每天都去聽合唱團的演出。
 
1760年,在擁有一份穩(wěn)定樂長工作后,海頓與瑪麗亞·安娜·凱勒結(jié)婚,但婚后感情不好?,旣悂啿簧@一事實讓海頓很失望。有傳聞他與同是埃斯特哈齊樂團的歌唱演員Luigia Polzelli有染,并是她的兒子Anton的生父,但由于沒有足夠的證據(jù)或文獻,因此此說法一直使人存疑。
 
海頓在埃斯特哈齊三十多年擔任樂長期間,不但創(chuàng)作出大量音樂作品,風格也不斷有所創(chuàng)新,而且名聲在外。逐漸地開始不但為雇主,也為公眾寫曲。這期間他的著名作品如“巴黎交響曲”(1785–1786)和最早為合唱版本的《臨終七言》就應國外邀請而作。
 
在1781年海頓和莫扎特成為好朋友,他比莫扎特大24歲。兩人經(jīng)常喜歡一起演奏弦樂四重奏。從那時起他對莫扎特以后的作品有了很深的影響。眾所周知,海頓在那時已經(jīng)停止創(chuàng)作歌劇和交響樂,而這正是莫扎特的強項。莫扎特為此特意寫了首四重奏,以配合海頓剛剛完成的Op.33系列。莫扎特將這首作品獻給了海頓。
 
海頓于1785年2月11日加入共濟會所Zur wahren Eintracht。莫扎特未能參加他的入會儀式,因為當天他必須出席他父親列奧波德·莫扎特的音樂會。莫扎特也是共濟會成員。正是這種關系更加加深了海頓和莫扎特之間的深厚友情。
 
獨立音樂人
 
1790年尼古勞斯大公去世,他的繼承人沒有絲毫的音樂品味,因此解散了宮廷樂隊并讓海頓退休。海頓隨后接受了德國音樂經(jīng)理人約翰·彼得·所羅門的邀請前往倫敦,加入他新組建的交響樂團及合唱團。
 
這兩次出行(分別于1791年到1792年和1794年到1795年)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聽眾為看海頓的演出蜂擁而來,使海頓名利雙收。在倫敦期間,海頓還完成了一些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如交響樂鼓聲、軍隊、倫敦、騎士四重奏和吉普賽人三重奏。
 
海頓曾經(jīng)考慮加入英國籍并在那里長期生活,但未能如愿。他回到維也納,蓋了新房,并改變其作曲風格,開始寫氣勢宏大的合唱和交響樂作品。他完成了神劇“創(chuàng)世紀”和“四季”的創(chuàng)作,并為埃斯特哈齊家族寫了六首教堂樂作品。埃斯特哈齊家族那時的王子很喜歡音樂。海頓還完成了他的弦樂四重奏系列的最后九首,如皇帝四重奏, 五度四重奏和日出。盡管海頓已經(jīng)不年輕,他還是對未來充滿憧憬。在一封信中他寫道:“在這美妙的藝術中還有那么多要做??!”。
 
1802年,海頓感覺到一種多年困擾他的疾病開始惡化,以至于他身體上已經(jīng)不能繼續(xù)作曲創(chuàng)作。這對海頓來講無疑是一次重創(chuàng):正如他自己所說,有如此多的新鮮的音樂創(chuàng)意,如潮水般源源涌來,等著他去完成。
 
盡管海頓在最后的幾年里被仆人精心照顧,經(jīng)常有人登門造訪,并得到了許多榮譽,但這絕不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在生病期間,他經(jīng)??繌椬鄪W地利國王頌(Österreichische Kaiserhymnen)來尋找精神安慰。這首曲子是他1797年以一個愛國者的熱情創(chuàng)作的。
 
海頓在拿破侖攻陷維也納后不久去世。他最后的遺言,竟是在鄰居遭到炮轟后他安慰仆人們不要害怕。
 
海頓被葬在Hundsturmer墓地(現(xiàn)在的海頓公園,維也納Meidling)。而埃斯特哈齊家族對此竟然不聞不問。直到后來von Cambridge公爵和大公尼古勞斯二世說起, 才華橫溢的海頓曾在他家做過多年的樂長,他在1820年決定把海頓的墳遷到艾森施塔特的海頓教堂。當海頓的棺材被打開時,人們發(fā)現(xiàn)頭顱不見了。后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埃斯特哈齊大公的秘書——Joseph Carl Rosenbaum,是當時頭骨學者Franz Joseph Gall的崇拜者。他買通了監(jiān)獄管理人和其他兩個公務員,在海頓下葬八天后,把棺材打開,偷走了頭顱。因為當時找不到被盜的頭骨,人們只能將無頭的遺體運到艾森施塔特下葬。后來監(jiān)獄管理人Johann Peter交給警察一個所謂的海頓頭骨,但真的頭骨在秘書Rosenbaum哪里。他讓好友Peter將頭骨轉(zhuǎn)交音樂學院。但直到Peter死也沒有完成這個任務。Peter的遺孀還是沒有做到。頭骨后來經(jīng)過多人的手,直到1895年被維也納音樂家之友協(xié)會收藏在它的博物館里直到1953年。又幾經(jīng)周折,終于在1954年頭骨從維也納被運到艾森施塔特與身體合為一體,經(jīng)歷了145年,海頓總算是有了全尸。
 
性格和相貌
 
海頓非常幽默,喜歡開玩笑,他的幽默不僅體現(xiàn)在他的惡作劇嗜好,人們還可以從他的音樂作品中體會到。在他同時代人中,海頓是出了名的善解人意和樂觀。埃斯特哈齊樂隊的人都特別尊敬他,因為他總能創(chuàng)造和諧的工作氣氛,并且為爭取手下人的利益敢于出頭與雇主交涉。
 
海頓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在他作曲不順時,會念《玫瑰經(jīng)》祈禱,似乎很靈驗。在他完成一首曲后,總是在手稿的結(jié)尾寫上“贊美上帝”之類的句子。
 
海頓個子不高。和當時許多人一樣,他得過天花,臉上留下了許多疤痕。他人不漂亮,難怪在倫敦那么多女樂迷追捧他時,海頓簡直是受寵若驚了。不同的肖像畫家為他畫像時,都著重表現(xiàn)他的人格魅力,而盡量避免寫實他的丑陋的外貌。結(jié)果任何兩張他的肖像都不相象。
 
海頓最鐘情的業(yè)余愛好是打獵和釣魚。
 
成就
 
海頓被公認為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之父,并且是鋼琴協(xié)奏曲和鋼琴三重奏的開創(chuàng)者。盡管一些早期古典派如卡爾·菲利普·埃曼努埃爾·巴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兒子)之于鋼琴協(xié)奏曲,以及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同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兒子)和雷歐波得·莫札特(莫扎特的父親)之于交響曲,都有重要的貢獻,但海頓的地位是無人可及的。
 
另外海頓將奏鳴曲式從原來的簡單的“兩步式”改進成為一種精巧靈活的風格。海頓還發(fā)明了奏鳴回旋曲式,一種帶有兩個主題的曲式。他還是第一個將賦格和對位法引進古典音樂的杰出作曲家。
 
海頓是德國國歌《德意志之歌》的曲作者。
 
音樂特點和結(jié)構(gòu)
 
海頓音樂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把細微簡單的音樂主題擴展成宏大的結(jié)構(gòu)。他的音樂通常濃烈飽滿,在一個樂章中的關鍵情節(jié)經(jīng)常迅速展開。
 
他的很多作品的結(jié)構(gòu)原理遵循奏鳴曲式,它的主要組成部分 - 在海頓的作品里 - 如下:
 
呈示:音樂內(nèi)容開始部分的呈現(xiàn),緊接著向?qū)僖舻霓D(zhuǎn)調(diào)(音樂的緊張程度開始升級),然后是屬音的終止。海頓風格的呈現(xiàn)部分與莫扎特和貝多芬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常常不需要一個對比的“第二主題”來達到屬音,而是重復已展開的主題(或其變奏)。
 
展開:音樂內(nèi)容通過迥然不同調(diào)式的轉(zhuǎn)變被重組,轉(zhuǎn)換以及分解。通常會在短音階平行調(diào)達到一個高潮。
 
再現(xiàn):呈示部的內(nèi)容被重新呈現(xiàn),但主要在主音調(diào)上。通常這種重復包含著一個“二次展開”,以此達到變調(diào)到屬音的效果。這個二次展開通常在下屬音發(fā)展。與莫扎特和貝多芬不同,海頓經(jīng)常在再現(xiàn)部將主題的順序打亂。
 
海頓的作曲實踐也影響了莫扎特和貝多芬。貝多芬的初期作品經(jīng)常是以冗長松散的奏鳴式展開,但緊接著在他所謂的“中期”運用了海頓的方法,這就是在十分簡單的基調(diào)上逐漸發(fā)展出高度有機的音樂結(jié)構(gòu)。
 
也許海頓不同于其他作曲家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他在曲子里加入的幽默。最有名的例子是第94號交響曲《mit dem Paukenschlag》突然響起的和音。還有更有意思的:在四重奏Op. 33 Nr. 2 和 Op. 50 Nr. 3 的假結(jié)束以及他在Op. 50 Nr. 1 platzierte故意放進的那些古怪的周期性的幻覺。
 
海頓風格的演變
 
海頓的早期作品寫自于晚巴洛克風格(巴赫和亨德爾的音樂就是這種風格)過時之際,當時的海頓還沒能寫出使用新式語言的有分量的作品。那是一個學習和風格不穩(wěn)定的時期,而海頓(在18歲時巴赫去世)本身就是一個當代音樂研究者。海頓也承認巴赫的次子、前輩卡爾·菲利普·艾曼紐爾·巴赫對自己的作品影響很大。
 
細心分析海頓創(chuàng)作的1749到1802這50年,可以看出海頓的作品逐漸開始變得復雜和細膩,這是海頓從自己的經(jīng)驗和同儕中得到的。其中一些作品是他風格演化的里程碑。
 
1760年末1770年初,海頓進入所謂的狂飆運動時期,作品充滿尖銳的和弦,突兀的轉(zhuǎn)句,少見的小調(diào)和聲。35到55號之間的交響曲大都是這樣的作品。這段時間海頓專心研究對位法,并嘗試寫賦格,不過這種賦格和巴赫的賦格作品不大相干,而是源于意大利的維也納傳統(tǒng)賦格,例子就是寫于1772年的六首“太陽”弦樂四重奏Op. 20的終樂章。
 
1781年,海頓發(fā)表了6首弦樂四重奏Op. 33,并敬告聽眾,這將是一批“全新的、另類的”作品。Charles Rosen曾經(jīng)說過,這并不是炒做,而是認真的。他指出了許多在這些作品里體現(xiàn)的海頓作曲風格的重要進步。 比如樂句之間流暢的過渡、后句的主調(diào)非常自然的不間斷地從前句衍生出來、嫻熟的將陪襯部分從主調(diào)部分發(fā)展出來,以及注重所有樂器保持其完整性(也就是貝多芬所所說的“obligates Accompagnement”)。這些里程碑式的風格轉(zhuǎn)變影響到海頓其后創(chuàng)作的很多四重奏作品。
 
從1781年及1782年起,海頓開始經(jīng)常與莫扎特切磋技藝。兩位音樂巨匠惺惺相惜,友情不斷加深。在音樂界有海頓的前莫扎特和后莫扎特時代的定義。
 
在18世紀90年代,由英國之旅的激發(fā),海頓發(fā)展出所謂的“大眾風格”,就是迎合廣大聽眾口味而導致空前的巨大成功,但又不乏學院派的嚴謹?shù)娘L格。海頓借鑒了奧地利和克羅地亞的民間音樂素材,并將其融合到作品中。民樂的作用在于加強了作品的穩(wěn)定性,尤其在結(jié)構(gòu)宏大的作品中作用尤為突出。在其后期作品中人們經(jīng)常能品位到海頓的這種大眾風格,比如12首倫敦交響曲和其后來的兩出清唱劇的鋼琴三重奏。
 
學生
 
Marianne von Auenbrugger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Johann Georg Distler
Peter Hänsel
伊格納茲·普萊耶爾

Franz Joseph Haydn的歌

  1. 01. 加入列表
  2. 02. 加入列表
  3. 03. 加入列表
  4. 04. 加入列表
  5. 05. 加入列表
  6. 06. 加入列表
  7. 07. 加入列表
  8. 08. 加入列表
  9. 09. 加入列表
  10. 10. 加入列表
  11. 11. 加入列表
  12. 12. 加入列表
  13. 13. 加入列表
  14. 14. 加入列表
  15. 15. 加入列表
  16. 16. 加入列表
  17. 17. 加入列表
  18. 18. 加入列表
  19. 19. 加入列表
  20. 20. 加入列表
  21. 21. 加入列表
  22. 22. 加入列表
  23. 23. 加入列表
  24. 24. 加入列表
  25. 25. 加入列表
  26. 26. 加入列表
  27. 27. 加入列表
  28. 28. 加入列表
  29. 29. 加入列表
  30. 30. 加入列表
猜你喜歡

最新歌手